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

毛国伦:80岁“感悟丹青”,叙述与上海中国画院画院的甲子情缘

来源:东方网    作者:山歌     阅读量:14233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4:21     


“新时代画院学生的责任,那就是要近接前辈画师的绝妙技艺,远承中国古代优秀绘画的光辉传统,这即是我的初心使命。”已经80高龄的海派名家毛国伦说。

4月26日,“感悟丹青——毛国伦八十述怀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第一、第二展厅开幕。

海派名家毛国伦,1944年生于上海,浙江奉化人。1960年秋,毛国伦从上海市大同中学选入上海中国画院深造,拜樊少云、程十发为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员。现为画院画师、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毛国伦回忆,“拜师仪式的第二天,程十发老师就给画院的首批五位学员说:在中国古代画院中有这样二位学生,一是画《江行初雪图》的五代南唐画院学生赵幹;二是画《千里江山图》的北宋画院学生王希孟。一席话即是为我们新中国画院学生指出了前行的目标和要求。”

毛国伦说,画院遵循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给学员的专业安排了“五写”的基础课程,即“临写、写生、速写、默写、写字”,兼学古文、画论及其他文化品类。“我们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以形写神着手,随后游目骋怀、迁想妙得,攀上传统艺术的宝山采撷灵苗,一路走来。”

此次毛国伦八十述怀作品展展出的书画即是多年来学习创作成果的一部分。展览分为“画院情缘一甲子”“艺田耕耘无辍时”“落墨思古圣先贤”“挥毫写今世春秋”“丹青谱梨园曲韵”五个部分,涵盖人物、山水、书法等门类, 汇聚了毛国伦进入画院以来的学习与创作作品88件。

从学习阶段到自主创作,从主题性创作到个人艺术语言探索,展览全面系统梳理毛国伦艺术历程的演变与发展。同时,展览也尝试探讨通过画师艺术个案研究与画院美术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关系,阐述画师的成长离不开画院的沃土,画院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画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展览以时间脉络为横向维度,通过毛国伦艺术的个案分析,折射现代中国画家的艺术成长之路。此外,以艺术风格探索为纵向深度,通过作品的归类看毛国伦的人物画艺术如何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自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伊始,他的艺术历程便与画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经历了六十余载的艺海耕耘,见证了画院的辉煌与发展。展览的第一部分,毛国伦遴选80张老照片,以文献资料的展陈方式叙述他与画院的甲子情缘。

展览的第二部分主要展示了毛国伦早年学习阶段的临摹、写生作品。临摹是学习中国画艺术的第一步。毛国伦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后,得以系统地临摹与学习中国画。他在人物、山水、书法等方面用功极深,展览展出《临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临李公麟五马图》《临梁楷八高僧图》《临赵孟頫九歌图》《临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还展出他临摹老师程十发先生的人物画作品,此外还展出其临摹夏圭、唐寅的山水画。

画院还安排了一年春秋二度的深入生活,一手承接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主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创作。毛国伦通过写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生活、讴歌时代的作品。在第四部分中,从《游春图》到《欢乐歌》,从苗族、彝族到傣族的写生创作,充分将艺术家所学传统技法运用到现实题材的人物画写生创作中,即画出了艺术,又画进了生活。

展览的第三部分与第五部分呈现的是毛国伦的个人艺术探索。他笔下的古圣先贤、佛道人物、戏曲人物题材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照写与解读,孔子讲学、曹操横槊赋诗、苏武牧羊、羲之爱鹅、太白醉酒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除历史叙事之外,他也擅长为历史人物画像,如正气凛然、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精忠报国的岳飞,悲愁孤寂、忧国忧民的杜甫。

与古圣先贤、佛道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古圣先贤与佛道人物或有固定粉本与故事的参考。而戏曲人物完全考验画家随机应变的写生能力,将动态美转换为静态美,将瞬间性转化为永恒性。《猴王戏罗汉》《宇宙锋》《打渔杀家》《扈家庄》等一刹那的动态被画家快速捕捉,完美地表现在画图中,笔墨酣畅老辣,线条肯定洒脱,形与神兼备。

毛国伦说:“中国画应该敬畏传统,守望笔墨。现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下,我们还是要清醒地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色,多元不掩本源,要以中国精神、中国气韵走向世界。”

在毛国伦看来,文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注重培根铸魂,“'继往世之绝学',守住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正创新',让我们中国画艺术焕发出新的灿烂的光辉。”

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6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图说新闻